登录/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科技前沿 > 区域政策
关于政府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482 2018-03-14

关于政府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指示,是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国家战略。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而军民融合是国家赋予西安最鲜明的改革试验任务。

近年来,西安市主动对标国家定位,大力实施工业突破战略,持续加大军民融合发展力度,依托高新、经开、航空、航天4个开发区,聚集了全省军工和民口60%以上的生产企业、90%的科研院所,建成了兵器工业基地、军工电子信息产业园、船舶产业园3个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军民融合的多元化、集群化发展格局。目前,军民融合已成为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在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

考虑到观念、管理机制、政策法规因素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步伐,现就如何处理军民融合、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做好军转民、民拥军工作,使两者协调、平衡、兼容发展。特提出如下思考:

一、紧抓机遇 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

1、政府部门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继续发挥将西安拥有的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方向,做好引路者作用。

2、政府需结合自身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军民融合相关产业政策,使民企在军民融合过程中有法可依。

3、政府为桥梁,做好地方和当地军工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沟通工作,使其相互了解,避免在彼此融合过程中的投入浪费(主要指军企、民企盲目上马融合,导致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在浪费相应资源的前提下未能就自身及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相应的推动作用)

4、以政府为主导,打造技术平台构建

全面分析本地军民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及彼此优势,做好扬长避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充分利用我市先天的科教等资源优势,组建以高效、专业性科研机构及政府共同参与的军民两用实验室。着力于高新技术的科学实验平台的打造。让民参军企业可在此平台上检验和检测其技术水平及科研成果。使其能更加直观的知道军与民的差异及标准,以便于其后续更好的做好研发工作和提升民企的研发水平;如利用西安航天资源建立天线检测中心,可对各类军、民天线、雷达等进行检测工作,同时出具权威检测报告。基于陕西高校及相应研究院的科研优势,集合各家科研资源,建设特色的军民共建、共用的计算机中心。

5、组建已解密军用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将相应未涉密的高精尖军工技术在政府的主导下向社会和民企开放,以扩大此类技术对社会的作用。

二、保障到位 政府搭台让企业唱主角

1、相对开放军工市场,利用民企相应的研发优势,引导、鼓励民企进入部分军工生产行列,加入军品生产市场,刺激军品研发速度,提升军品生产质量;

2、按照《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军地多家智库加强协同攻关,集中优势智力资源,打造权威的军民融合智力支撑平台。围绕军民融合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推出一批军民融合重大课题。理论层面,如军民融合产业分类统计目录制定、军民融合度测算方法、优势民营企业评估标准等;实践层面,如区域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及优化布局,民参军路径分析、军品市场总体竞争状况评估等。以此为基础加强军民融合中人力资源平台的建设工作。政府主导,组建军民融合专业咨询委员会。以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应未涉密军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团队,为民营企业参军提供相应具体性的咨询和给予相应指导性的意见及建议。避免民企在参军过程中科研成果及投入的浪费;

3、结合当地市场实际情况,政府应做好市场平台的打造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做好良性引导,可先行将本地市场就本省企业予以开放,便于相应技术成果及科研企业的聚集和在全国市场的推动作用;如反恐雷达在西安市场的使用、报靶雷达在西安的使用和水陆两用车辆等技术和成果在西安的使用。

4、政府需加强相应政策性宣传及监督评估工作。及时宣传或邀请相关军企了解和知晓当地的各项技术成果。以便于更好和更有效的促进当地军民融合生态链建设。

5、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经济特点、资源承载能力等,结合战区新格局,明确区域军民融合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因区施策。地方和园区按照功能定位,科学合理确定本地军民融合发展方向和重点。针对民参军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加强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来规避。吸收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更要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科学规划。

 

 

 

政策咨询
查看更多咨询
政策活动

地址:中国·西安 太白南路2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邮编:710071 电话&传真:029-88202821

版权所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陕ICP备17012907号